更新教學簡報:4-1 來到福爾摩沙的紅毛人
蓬萊仙島:
西元前219年,徐福上書秦始皇:「海中有三座神山,叫蓬萊、方丈、瀛洲。有仙人在裡面居住。」於是秦始皇命徐福帶領少年男女數千人,出發往海上仙山求取長生藥,之後徐福再也沒回去。
有一派說法是徐福到了日本,在日本當地教導居民耕田、醫藥等技術,並且成為日本第一代天皇─神武天皇。
三座神山的地點無法確定,有人認為就蓬萊仙島就是臺灣。
大航海時代中,活動於臺灣一帶海域中的武裝商盜集團人物:甲必丹李旦、顏思齊、鄭芝龍
李旦:
被西方人稱為甲必丹(英文 : Captain / 西班牙文:Capitán,船長的意思)。受到日本海盜集團的幫助,建立武裝船隊,往來日本、臺灣與東南亞之間,與當時荷蘭、英國船隻做貿易。
顏思齊:由於史料太少,曾被學者懷疑是虛構人物,或是李旦的化名。根據少數的史料與東印度公司的紀錄,可能是李旦的副手。傳說曾率領船隻以今天的雲林北港為根據地,進行海上貿易與海盜行為。
鄭芝龍:在荷蘭文獻裡稱為「一官」。傳說是李旦的義子,接收李旦與顏思齊的勢力,建立起自己的武裝商盜集團,連當時明朝政府的船隻也要乖乖繳保護費。
《臺灣通史卷廿五商務志》:「初,芝龍駐安平,自為堅艦,貿易於南洋群島。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,不能來往。每舶例入二千金,歲入以千萬計,以此富敵國。」
武裝商盜集團:船隻配備大砲與其他武器,一方面從事海上貿易,一方面也進行海盜行為的武裝集團。
其他商人繳交費用,懸掛該集團的令旗,就可以受到保護順利行船與貿易。若是不肯聽從命令與交錢,就會被搶劫。
中國帆船─戎克船
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所藏戎克船模型
世界地圖─臺灣與荷蘭的位置
補充:鄭和下西洋
明朝永樂年間(1405~1433),為了尋找在政變中失蹤的前任皇帝建文帝,以及向南洋諸國宣揚大明國威。中國明朝皇帝明成祖派遣鄭和率領船隊,歷經七次航行,途經東南亞海域、印度洋、最遠到達非洲東部。
可惜七次出航之後,明朝又恢復海禁政策,不許人民出海進行貿易或移民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鄭和下西洋世界圖.png
補充:歐洲地理大發現(15、16世紀)
貿易需求:
歐洲社會對東方商品(例如香料《胡椒、肉桂、丁香等》)的需求一直很高,但貿易路線被義大利與鄂圖曼土耳其的商人所掌控,許多人希望尋找一條從海上通往亞洲的新航路,以拓展東西方的貿易。
宗教需求:
傳說東方有個基督教王國,歐洲人一直想找尋它,一起夾擊由伊斯蘭教掌控的國家與地域。
政治需求:
位於歐洲邊緣伊比利半島上的西班牙與葡萄牙,無法抗衡傳統歐洲強權,更無法掌控地中海的貿易路線,一直積極想往地中海以外的世界發展。
隨著造船技術進步與羅盤的廣泛使用,葡萄牙首先展開海上探險,迪亞士(西元1487)發現非洲南端好望角、達伽馬繞過好望角(西元1497~1498),抵達印度,發現前往東方新航線。
1492年,哥倫布獲得西班牙王室資助,橫渡大西洋,抵達美洲大陸(當時以為是印度)。
16世紀初,麥哲倫率領西班牙船隊,繞過南美洲並橫渡太平洋,雖然麥哲倫本人在菲律賓喪生,但船隊繼續完成環繞地球一周的航程。
荷蘭人進駐臺灣
葡萄牙在1526年開始經營澳門貿易據點、西班牙在1565年占領菲律賓,1571年控制馬尼拉。荷蘭人直到1593年才第一次派遣艦隊尋找通往亞洲的航路。因為船隊建造成本太高、荷蘭原來的航海貿易船隊無法獨立負擔,且很難對抗西班牙與葡萄牙的船隊。1602年各家公司獲得荷蘭議會授權,組成荷蘭東印度公司(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,VOC)。
與現代從事商業貿易的公司不同,荷蘭東印度公司不但有自己的船隊,為了對抗海盜及其他國家勢力,還有自己的武器與軍隊,可以在海外殖民地收取稅金、指派治理官員,甚至對外發動戰爭等現代國家政府才有的權力。
想要在亞洲東部建立貿易基地的荷蘭東印度公司,兩次進攻已經被葡萄牙人佔有的澳門都失敗。西元1604年,東印度公司艦隊指揮官韋麻郎(Wybrand van Warwijck)佔領澎湖。當時附近的明朝海軍指揮官沈有容帶領軍隊與韋麻郎對峙、進行談判。最後韋麻郎於1604年12月離開澎湖。
(現今澎湖天后宮還有《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》石碑可以見證這段歷史。)
資料來源: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澎湖天后宮#/media/File:Penghu_Tianhougong_20150618.jpg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沈有容諭退紅毛番碑#/media/File:澎湖天后宮|沈有容諭退紅毛番.jpg
到了1622年,荷蘭又攻擊澳門被葡萄牙人擊退,於是再次登陸澎湖,並且決定在澎湖馬公島的風櫃尾建築城堡,準備作為進行貿易的長期根據地。且在同年8月,派人往廈門與明朝官員做接觸,希望能夠與明朝展開貿易。
1623年10月,荷蘭更派出五艘船隻的艦隊,進到福建漳州河,明朝政府這才同意展開協商。但在協商期間,明朝官員用計謀衝撞荷蘭船隊,俘虜荷蘭船員。
1624年,明朝軍隊攻擊風櫃尾城,兩次攻擊都無功而返。五月,甲必丹李旦接受明朝官員委託,居中替明朝與荷蘭之間調停、談判與擬定合約(傳說鄭芝龍擔任雙方之間的翻譯),勸說荷蘭退出澎湖,前往大員(臺灣臺南一帶),但最後談判依然破裂。
1624年8月,明軍包圍風櫃尾城堡,荷蘭與明朝雙方達成協議:「荷蘭退出澎湖前往大員,明朝政府願意每年派船前往大員與荷蘭進行交易。」
1624年9月,荷蘭拆除風櫃尾城堡,船隊航向大員,臺灣正式進入荷西時代。
想想看:
為什麼當時明朝政府不同意荷蘭人在澎湖建立貿易基地,反而同意荷蘭前往臺灣大員建立城堡,進行貿易?
台南安平古堡
荷蘭普羅民遮城遺跡
台南赤崁樓
荷蘭普羅民遮城遺跡
延伸閱讀:
2020年02年05日自由時報新聞
八大民生新聞 20200512
八大民生新聞 20200513
八大民生新聞 20200516
節錄1636年5月7日熱蘭遮城日誌:這些人因他們的頑固性格(不肯向我方的人投降)而遭受這麼悲慘的情形,真是一件遺憾的事,看起來萬能的神是為要公正懲罰這鹵莽的異教徒(因他們所犯殺死我方的人以及其他人的罪行,違反人性自然而且合理的本性,是所有人的敵人)而讓這事情如此發展的。
(該洞穴後來被命名為烏鬼洞,現在是小琉球著名觀光景點)
第三次出征:1635年6月,又有荷蘭軍人在拉美島被殺害,荷蘭人動員附近平埔族原住民組成聯軍討伐,殺死拉美島原住民300人以上,俘虜五百多人。
1644年荷蘭人再次到拉美島將島上殘存原住民抓回大員,此後島上再無原住民蹤跡。
1651年漢人領導者集體向荷蘭人陳情,但因為人頭稅是重要財源,只禁止了夜間臨檢。
郭懷一在敗退逃亡時,被新港社原住民用箭射死,其他領導人則被捉住,施加酷刑而死。整場事件只有維持十二天,約有三到四千的漢人被殺死或餓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