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

1-1 家鄉的地名

聚落的形成與發展

竹北市六家地區最早期的聚落─六張犁



六家聚落
1956年臺灣五萬分之地形圖


優點:在頭前溪附近,取水灌溉方便。

想一想,為什麼聚落位置不乾脆選擇在頭前溪旁邊,取水不是更方便嗎?









竹北六張犁林姓宗族聚落的現況


在漢人還沒到六家庄(竹北)之前,這塊土地本是原住民平埔族道卡斯族人的獵場,是被原住民稱為「霧崙毛毛」的荒埔。

乾隆二年(1737),泉州晉江人周家來到竹北的六張犁開墾,開墾成功後,將土地賣給江潘復與王德珪等人,此地形成東興庄聚落。

乾隆十四年(1749),林先坤與父親、兄長從廣東省饒平縣來台,先在臺灣中部居住開墾。乾隆十七年(1752),與族內親戚移居東興社圓寶庄六張犁(今日竹北六家)。

乾隆二十二年(1758)年,林先坤返鄉祭祖並娶妻,隔年邀請族人林孫檀、林珍度與其他姓氏的鄉親一同來台開墾。

林先坤憑著他的領導能力與努力,團結了家族的力量,很快地從要向別人租土地耕種的佃戶,變成擁有自己的土地的地主,並且有能力將自己的土地租借給其他人。

六張犁地名由來:
古代以面積五甲的耕地稱為一張犁,六張犁意指聚落附近的耕地面積為三十甲。



六張犁林姓聚落大夫第


六張犁林姓聚落林氏家祠

六張犁林姓聚落問禮堂

六張犁林姓聚落忠孝堂



永昌宮,竹北六家地區最早的土地公廟


金興順商號,位於六張犁林家宗族聚落旁邊,販賣居民生活所需的用品。


根據林先坤家族後裔,前新竹縣長林光華的描述,林先坤在六張犁建立莊園,沿著聚落周邊種植刺竹當成保衛的城牆,防止原住民與盜匪的侵襲。東、西、南三面設隘樓由族人輪流巡邏守望,成為一個防衛型的聚落。


想一想,林先坤家族要防禦的對象可能有誰?



地名的由來與意義


十興國小附近的老聚落─石頭屋(石頭厝)


2002年GeoTAIWAN全台航照正射影像

一、查閱古地圖,並閱讀以下文字,想一想石頭屋聚落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什麼?

「石頭屋」不是因為某一間由石頭所砌的房子而得名,而是指一個散村的小聚落,裡面房子的牆面都是由卵石所堆砌而成,屋頂覆蓋著稻草。它的範圍大約是:東起自強北路,西至縣政二路,南從光明六路東一段,北迄豆子埔溪。
要砌成一間房屋所需要的石頭非常多。石頭屋一地,隨處可見鵝卵石,居民們就以此作為興建房屋的建材。耕地雖經多年的耕種,離地表不到一尺就是鵝卵石層。說明了這裡本來是頭前溪河水肆虐的河床地,後來因為河水改道,經過漫漫的歲月,逐漸形成可耕的農地,這就又變成所謂的「河底田」,因為泥土不到一尺,所以耕作起來非常辛苦。


石頭屋聚落建築老照片
位置:遠百新世紀工地
照片提供:方慶銘


附註:以上文字取自於十興社區刊物「興報」第二期,感謝原作者藍植銓與興報編輯團隊授權轉載。

二、請問石頭屋這個地名的形成,是因為自然環境特徵,還是人文特徵?

三、十興國小附近地名由來:

1.十興:
十興是莊名亦是聚落名,所以名十興,是否為當初拓墾本地時有十個股夥或家族合力墾成故名十興,已不得而知。 

2.安溪寮:
是聚落名,亦是地名,泉州府安溪縣之移民來此搭建簡陋的小房子居住,稱為安溪寮,後來便以此稱呼所形成的聚落。 

3.界址: 
位於十興里六家國中東方約五百多公尺的一個小聚落,取名為界址,到底是什麼界址,已不得而知,一說是漢番界址,亦極有可能,因為康熙六十一年(一七二二)所立漢番界線之石牌在犂頭山腳(斗罩山腳)  ,界址恰好在附近,勉強亦可算是犂頭山腳附近,也有可能是當初立石牌界址通過之處。

4.鹿場:
道卡斯族竹塹社人獵鹿之所,稱為鹿場,鹿場里的這片土地是竹塹社人最後一片淪陷的土地。漢人入墾後仍保持鹿場之名。

5.竹北:
大正9年(1920年)以前紅毛田驛(竹北驛/竹北車站)地名叫紅毛田。


大正9年(1920年)11月1日大日本帝國台灣總督府合併新竹廳與桃園廳大部分為新竹州,閩南人區設舊港庄,客家人區設六家庄,屬新竹郡所轄。

昭和16年(1941年)10月1日為擴展新竹市成為工業都市,於是兩莊之西南部皆併入其行政區域內。而將兩庄之剩餘大致合併,由於位於新竹市為中心之北端,故庄名取名為竹北庄,竹北二字沿用到今天。


6.新竹:
新竹古代稱為「竹塹」,是平埔族道卡斯族「竹塹」社的居住活動範圍。雍正九年(1731),管轄大甲溪以北的淡水廳正式將官府遷移到竹塹。光緒元年(1875),臺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禎奏請皇帝,將淡水廳分成新竹縣、淡水縣。取竹塹之「竹」,加「新」字而為新竹,意即新的竹塹城。


臺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禎
(圖片取自中文維基百科)


參考資料:
1.藍植銓‧石頭屋:十興里的老地名 ‧ 竹北市十興里社區刊物「興報」第二期
2.范明煥 ‧ 時間裡的空間格局文化的代言人—新竹縣溪北五鄉鎮市舊地名之研究 ‧ 客家委員會93年獎助論文
3.日治二萬分之一臺灣堡圖明治版(1898) ‧ 中研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
4.新竹沿革‧新竹市政府網站
5.竹北市 ‧ 中文維基百科

1 則留言: